当前日期:

系别设置

作物遗传育种学系

时间:2022-06-14  来源:     点击数:

系别

姓名

类别

联系方式

职责

作物遗传育种学系

蒲至恩

主任

13908171953

本科教学管理、专业建设、研究生管理、国际合作等

郭世星

副主任

18981751409

实验室建设、科研、学术交流、社会服务等


一、师资队伍

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作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物遗传育种系承担四川省一流本科专业“种子科学与工程”及”作物遗传育种“研究生专业的管理与建设任务。作物遗传育种学系现有长江学者1人、省级学术带头人5人、具有高级职称27人、具有博士学位38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10人。教师教学业务熟练,课堂质量高,课程专业性强,获学生和社会的一致好评。近三年共5人获得教学质量奖,其中特等奖2人。作物遗传育种系教师以小麦、玉米、水稻、油菜、大豆、大麦、马铃薯等重要粮油作物为研究对象,开展新品种选育、种质资源发掘利用、重要性状遗传机理解析和分子设计育种等研究,深入开展基础应用研究工作。

二、人才培养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育人能力,坚持以本为本,结合国家种业发展战略需求和种子产业新业态,依托一流学科和现代信息技术,适应新农科发展需要,建立“三段式、四台阶”本科课程体系,构建了“以‘同’为纲:协同社会需求目标,育家国情怀;以‘新’为炬:课程内容因势而新,塑科学精神;以‘厚’为底:牢筑学科知识体系,奠专业基石;以‘深’为基: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启学生智慧”的人才培养理念;搭建了学科团队、教学团队和实验教学中心“三融合”的实习实践教学平台,推动专业创新人才培养。

本科生培养:作物遗传育种学系管理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基础,掌握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品种选育、栽培、管理、加工经营各环节技术技能,能够从事教学、科研、作物育种、种业科技开发、种子生产、推广、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应用型高级人才。种子科学与技术研究作物种子形成与高质量保持理论,开展种子生产、加工、贮藏和检验等技术研发,为优良品种生产优质种子并用于栽培与耕作生产实践提供保障,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双一流建设学科作物学两大支撑专业之一,于2020建成省级一流专业。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8门主干课程有6门课程包括《遗传学》、《种子学》和《作物育种学》为国家或者省级一流课程。

研究生培养:作物遗传育种学系管理作物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研究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作物性状的遗传机理、基因功能与调控,以培育绿色优质高产作物新品种目标,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近三年每年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20人,招收农艺与种业专业硕士24人,招收作物遗传育种博士4人。研究方向包括:(1)作物种质资源的发掘与创新;(2)作物形状遗传与改良;(3)作物杂种优势理论与利用;(4)作物组学研究与利用;(5)作物生物技术与分子育种;(6)作物环境响应与品种适应性。

三、科学研究

种质资源评价:目前本系已收集大宗农作物和杂粮的种质资源1万余份,进行了主要农艺性状、品质性状、抗病性、种子活力等等性状的评价,为后续育种利用提供了物质基础。

品种选育:本系品种选育涉及的大宗农作物和杂粮共计10种作物,包括小麦、玉米、大麦(青稞)、油菜、大豆、土豆、高粱、藜麦、燕麦、苦荞。近5年选育小麦、玉米、大麦(青稞)、油菜、大豆、土豆品种共计17个。其中小麦品种包括蜀麦、蜀紫麦和蜀蓝麦系列品种,同时参与酿酒小麦和功能性小麦品种选育;玉米品种包括正红和瑞玉系列品种,近五年创造社会经济效益近5亿元;大麦(青稞)迄今选育品种10个,累积推广200余万亩;登记选育油菜品种11个。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包括:1.玉米杂种优势利用;2.小麦种子活力与寿命研究,高活力种子形成的分子机制和贮藏劣变机理;3.油菜耐镉和根肿病分子机制研究;4.杂粮中健康功能成分优异基因资源的发掘及利用;5.大豆耐荫蔽特性机制及创新利用。

近年来共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项目百余项,到账经费上千万元,获省部级等奖项20余项,在《Nature genetics》、《Plant physiology》、《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和《Food chemistry》等国际主流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审定作物新品种20余个。

四、社会服务

作物遗传和育种系充分发挥作物遗传育种人才、平台及成果优势,长期与地方政府、农技部门、企业等合作,为农业相关领域提供大量的技术服务和推广工作,为地方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本系可以开展以下社会服务工作:

1.优质玉米品种示范

2.酿酒小麦品种示范

3.农田景观小麦品种示范

4.彩色功能小麦品种示范

5.双低油菜品种示范

6.间套作大豆品种示范

7.各类杂粮(大麦、藜麦、荞麦等)品种示范

党委办电话:028-86290875  行政办电话:028-86290872  就业办电话:028-86290871

通讯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雅公网安备5118010004号  版权说明:Copyright © 2021 NXY.SICA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