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吴德校长、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农学2018级5班本科毕业生刘淏林。在今天这个特别的时刻,请允许我代表农学院2022届全体毕业生,向辛勤付出的各位老师,表达我们最由衷的感谢!感谢老师们四年的辛苦栽培!
四年前,我们满怀梦想,背负期望,聚首川农。在这里,名师荟萃,朝气蓬勃,开放包容。我们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杰出高级专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四川省高校名辅导员等等,犹记得大一刚开学时,老师就鼓励我们要多找他们交流,多提问题,利用好身边教学资源。这一切,都成为了我成长路上的助力,两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成为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大学毕业生;水稻栽培大赛让我了解和初步掌握了水稻栽培和管理的方法,并作为代表被微博人民日报、共青团中央等媒体报道;作物生产实践课让我将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大地上;“三下乡”让我认识到农业生产一线最真实的情况;专业实习让我看到如今农业发展的大趋势。
自古农院出人才,引领农业新发展。感谢母校,为我们提供了学习求知的环境。感谢学院,给予我们足够宽广的平台,让我们在教室里、实验室里,图书馆里,以及到田间地头去探寻科学的奥妙;把青春书写在广袤的大地上。
伴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也见证了学院的发展与崛起,一院、三所、一重,协同推动“双一流”建设,创业创新硕果累累,巴基斯坦留学生播种友谊与希望,高水平论文层出不穷,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两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所有这一切,让我们看到一个正在焕发青春的农学院,一所朝气蓬勃的农业大学。
川农的平台让我们拥有了更多的选择,站在重要的人生节点,我们有人选择升学深造,有人选择报考公务员扎根基层,有人选择投笔从戎,无论选择如何,川农的培养都给予了我们多种选择的底气和能力。无论是勇攀科学高峰的学者,或是新冠肺炎期间的所有逆行者,他们的选择无不体现川农人的责任与担当。
去年的5月22日,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一稻济世,万家粮足。袁老创建的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了卓越贡献。袁老离世,再现十里送长街的场景,川农师生以插秧、鲜花祭拜等形式,对其深切缅怀。这也唤起了我们的思考,让人们再一次认识到农业农村的重要性,认识到系统培育农业农村人才的大学的重要性。稻菽千重浪,粒粒皆思恋,我们作为川农人将传承“禾下乘凉梦”,躬耕田野,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继续努力把中国人的饭碗掌握在中国人的手中。
青春飞驰而过,今天,我们毕业了,明天,我们即将离开母校。川农四年,我们难忘志同道合的舍友、难忘洒下过汗水的青圃园、难忘夜幕下川农的一盏盏路灯。身后的脚印深深浅浅,却始终向前,成绩和荣誉终究是属于过去,而真正属于未来的,是探索未知,是无惧艰难,是肩上的责任。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请各位老师放心,无论身处何方,我们将继续秉承川农大精神: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
最后,衷心祝愿学院蓬勃发展,再书华章,老师们工作顺利,桃李芬芳;愿同学们前途似锦,归来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