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通知公告

农学院关于开展2025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预通知

时间:2025-05-15  来源:     点击数:

全院本科生、研究生:

为保障此次社会实践顺利开展,为团队组建预留充足时间,现将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预通知如下:

一、实践对象

面向我院全体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支持鼓励专业教师和专职团干部带队参与实践,支持鼓励跨校区、跨年级、跨专业组队。

二、实践内容参考

(一)科技助农,实干兴邦

1.技术推广,科技助农

鼓励大学生组建青年农业科技志愿服务队,依托科技小院与科创团队,发挥专业优势,深入基层农村围绕农业生产关键技术需求,提供技术指导培训、咨询与解决方案,推广绿色生产技术。

聚焦智慧农业发展,推进农业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实践;同时运用直播带货、自媒体等数字化手段拓宽农产品销路、带动乡村旅游,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吸引人才返乡,促进乡村经济、文化、生态协同发展,走出科技赋能、数字驱动的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2.青年实干家建功大行动

鼓励全日制在读硕博研究生、本科生深入基层各领域开展实岗锻炼、兼任基层团干部,结合地方区域经济发展、重大工程和项目攻关等,开展产业帮扶、特色优势资源开发、特色农业项目实施、基层治理等实践锻炼,不断增强服务实效、实现双向赋能。(具体另行通知)

(二)“三农”关注,科学调研

1.乡村振兴调研(“强农之路”发展成就观察)

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与“三农”问题,结合专业特色,走进乡村,深入基层考察民情,开展乡村发展情况调研、乡村农业政策调研,乡村农业发展调研等社会实践,激发学子“三农”情怀,在乡村振兴中挺膺担当。

2.学科调研

鼓励学生聚焦于农业行业未来发展、农业技术前沿发展、农业公司实际运营等方向,结合专业特色开展调研,设计学科特色问卷提高调研的专业深度,发挥专业优势。注重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在实践中彰显新时代农科学子的责任与担当。

3.社会调研

为挖掘大学生洞悉社会、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现实社会,通过走访社区、展开民情调研等了解社会热点话题、服务人民群众、认知国家治理体系,提升社会化能力。

(三)领悟经典,传承红色

1.传统文化传承实践

结合学科优势,通过开展参观博物馆、参与农业节日庆典、采访传统传承人等社会实践,感悟中华民族农耕文化,深入了解农耕传统背后的时代背景与科学内涵,培养学生悯农、爱农精神,唤醒文化认同感。进一步结合当今时代背景,将文化古为今用、创新性转化,为农业领域创新性发展注入精神内核。

2.红色基因感悟实践

结合本校红色文化传承(江竹筠、张大成英烈校友故事传承等),组织学生重走红色足迹(如红色历史博物馆、校史馆等)、访谈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引导学生感受党的红色精神伟力,进而形成有理论深度的调研报告、有感染力的图文视频等实践成果,在实践中传承弘扬“川农大精神”,坚定强农兴农初心使命。

3.“非遗”宣传实践

通过走访非遗工坊、参观非遗博物馆等收集资料,利用短视频、线下展览等重述非遗故事,助力技艺活态传承,增强公众尤其是青年群体的参与感,进一步唤醒文化认同感。

4.红韵理论宣讲实践

鼓励学生结合校史文化及实践地红色文化特色,开展讲述红色经典故事、宣讲红韵理论等社会实践,宣传党的红色故事、感悟经典人物的精神力量,传承发扬红色文化精神。

鼓励23级同学将各类思政实践课融入红韵理论宣讲,拍摄图文视频、制作调研报告。

(四)爱心志愿活动

了解学校、社区、村委、党支部等地方组织实际需求,依托团队,前往居住地周边的社区、街道、中小学等地,组织开展控禁毒防艾、扶弱助残、爱心支教、环保宣传、环境治理等社会公益活动。履行大学生服务社会的义务,培养大学生主观能动性。

(五)学生发展,自我提升

1.逐梦扬帆计划

“逐梦扬帆计划”是一项以组织在校全日制大学生进机关、进企业、进金融机构、进科研院所、进社会组织、进基层、进乡村开展岗位实习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

报名:天府青年云小程序-逐梦扬帆计划板块

2.创新创业

立足科研训练计划、创业计划、“互联网+”、挑战杯等项目比赛,鼓励大学生开展研发工作、落地反馈、使用反馈调研、市场调研等社会实践。利用暑期时间做好项目的相关工作。

3.假期科研实验

鼓励同学们积极联系我院科研导师、研究生师兄师姐,参与他们的科研项目,培养自身科研能力,形成相关报告。

4.毕业准备(仅限22级)

鼓励22级同学,利用暑期时间,以小班为单位组建毕业设计/考研考公/实习/参与夏令营团队。

5.各专业的课外实习

鼓励各专业积极开展课外实践。走出校门,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形成调研报告或相关成果。

(六)专项社会实践(招募群:1046607886)

粮安天下科技助农实践团:由学院牵头,组建豆玉,青稞,猕猴桃等团队开展科技助农社会实践大团队。

三、实践成果

1.高质量调研报告、论文(人物访谈报告,社会热点调研报告,学科科研报告/论文,创业创新活动报告/论文)

2.图片、视频等实践经历或心得体会(突出活动主题、要有明显的农学院标识等)

3.新闻稿(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院网/川农大农学院公众号、A类、B类)

4.表扬信、感谢信、调研报告采纳证明(调研报告采纳证明须有公章)

5.签署实践基地协议

四、实践形式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2023、2024级小班原则上参与率需达100%。实践时长不少于7天。重点团队实践时长不少于10天。

1.团队形式:(6—15人)

建议主题类社会实践以团队形式参加,鼓励根据学科优势和学科特色跨专业、跨学院、跨高校组队。(团队分为校级重点团队、院级重点团队、一般团队。校级重点团队由学院推荐校团委遴选,院级重点团队由各学院结合实际择优评选。注:社会实践团队队长需为农学院学生,团队中农院人数占比需达50%;团队请在队长所在学院立项,所有相关资料也一并按照队长所在学院的要求上交,评优评奖都归队长所在学院。即:若本院同学参与外院团队,无需在农学院上交材料。)

2.个人形式:

按照“返回家乡、就地就近”原则,积极参与返家乡实践、到社区报道实践以及其他社会实践。

五、材料收集

请各班团支书统计班级社会实践参与情况,并填写附件1:农学院2025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收集表,在5月22日前发送到邮箱:3860450755@qq.com

请对暑期社会实践感兴趣的同学加入农学院2025暑期社会实践交流群:142940981;

请有意愿参与专项社会实践的同学与专项实践团队负责人加入专项社会实践招募群:1046607886;

相关通知以群内公告为准。

如有疑问可联系:

袁礼人QQ:1287165722

王晓雨QQ:3481165742

农学院团委

2025年5月15日

党委办电话:028-86290875  行政办电话:028-86290872  就业办电话:028-86290871

通讯地址: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第二教学实验楼  邮编:611130

雅公网安备5118010004号  版权说明:Copyright © 2021 NXY.SICA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