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学生活动

【暑期社会实践】青稞饼干进社区,“发芽包”架起科学桥

时间:2025-07-31  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   作者:文/姚俣彤 图/仁青翁姆  点击数:

7月10日至20日期间,稞学家团队星火小分队(外宣组)组织开展了时长为10天的社区推广活动。此次活动以高GABA(γ-氨基丁酸)青稞饼干作为载体,通过试吃体验、问卷调查、志愿者招募等多种形式,将科研成果以及健康知识传递至居民身边,借助互动交流与创新举措,有效拉近了科学与公众之间的距离。

活动以社区试吃会为核心,在多个社区设试吃点。新鲜出炉的高GABA青稞饼干亮相即吸引不少居民驻足。其色泽美丽、有独特颗粒感且青稞香浓郁,让大家品尝中感受科研产品魅力。队员分发饼干时,带领居民填写风味测评问卷,从口感软硬、甜度接受度到风味偏好,细致收集反馈,为产品优化积累市场数据。

试吃活动现场氛围热烈,居民们围在桌前交流试吃感受。不少居民称这款饼干麦香纯粹、无油腻感,也有人觉得其有青稞颗粒感、口感独特,“健康概念新颖”的评价更是屡见不鲜。问卷填写区域排起了队,大家认真勾选选项,还会主动提建议,体现出对科研饼干的关注。

与此同时,睡眠测评志愿者招募也同步进行。团队向居民和学生说明,招募旨在进行小范围探索性观察,邀请大家体验饼干后反馈睡眠感受。清晰的说明和健康主题,让不少人产生了兴趣,咨询声此起彼伏。

活动的一大亮点,是为成功报名的睡眠测评志愿者准备的“青稞种子发芽包”。这份特别的奖励,既是纪念品,更是科普工具——透明包装里装着青稞种子、营养土和种植说明,能让志愿者亲手见证青稞发芽的全过程。

这一创意直击项目核心工艺,青稞发芽是富集GABA的关键。拿到发芽包的志愿者,培育种子时会联想到饼干制作原理,让原本抽象的“发芽富集GABA”变为可观察、可参与的实践。学生和居民接过发芽包时满是好奇,有的当场研究种植说明,有的讨论“多久能发芽”,使科学知识在轻松氛围中传递。

学生群体对活动的热情尤为突出。校园周边的招募点前,不少学生主动咨询报名,有的还呼朋唤友一起参与,既关注睡眠健康,也对发芽包和青稞知识充满兴趣,展现了年轻一代对健康科研话题的积极态度。

推广活动的同时,科普宣传也贯穿始终。团队通过展板展示核心信息:用简洁的图文介绍GABA是什么、对人体有何益处,对比青稞与普通谷物的营养价值。队员们则在与居民交流时,用通俗的语言进一步讲解。面对“GABA有什么用”的疑问,他们向居民解释其就像帮身体放松的小助手;提到青稞,就强调它是营养丰富的粗粮,适合日常搭配饮食。没有专业术语的堆砌,只有接地气的解释,让居民听得明白、记得住。

试吃的热闹、问卷的认真、科普的投入,让整个活动现场充满活力。居民们不仅吃到了美味的饼干,更了解了背后的健康知识,有人说“原来吃的东西里还有这么多学问”,有人还表示以后会更关注健康饮食和睡眠,科普成效实实在在。

10天的活动画上句号,成果颇为丰硕。高GABA青稞饼干成功走进社区,让更多人知道了这个科研项目;收集到的大量风味测评数据,清晰展现了目标人群的口味偏好,为产品改进提供了直接依据;一批睡眠测评志愿者的加入,为后续小范围探索性观察奠定了基础;而GABA、青稞与健康睡眠知识的普及,也切实提升了居民的健康意识。

对团队成员而言,这段经历更是宝贵的锻炼。从活动策划到现场协调,从与居民沟通到科普讲解,每一个环节都考验着外宣实践能力,大家在忙碌中成长,对“科研服务社会”有了更深的理解。

这场社区行,用一块饼干连接了科研与生活,用一个发芽包让科学原理变得可感可知。它不仅收集了市场反馈,更播下了关注健康的种子,生动诠释了社会实践服务社会、科普惠民的宗旨,也让科研成果在与公众的互动中,焕发出更贴近生活的温度与活力。


党委办电话:028-86290875  行政办电话:028-86290872  就业办电话:028-86290871

通讯地址: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第二教学实验楼  邮编:611130

雅公网安备5118010004号  版权说明:Copyright © 2021 NXY.SICA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版权所有。